close
因為原來台灣小組長的介紹認識了美國的教會朋友, 也開始了我們在美國的教會生活。雖然名為華人教會, 但教會裡就像是個小小的聯合國。大部分是台灣人、大陸人、香港人, 但也有不少西方人的面孔或是日本人、韓國人...。而教會為了服務多數需求, 每週禮拜都分為英語堂、粵語堂和華語堂 (有時候華語堂還分成台灣和大陸, 畢竟文化不同、用語不同, 分開講或許牧師會比較容易準備)。由於教會裡的組成份子很多樣, 所以在教會裡常會聽到英文或粵語等其他語言 (好像來此定居比較久的台灣人就算粵語說的不好, 至少都聽得懂, 可真厲害)。

雖然我們都是參加中文堂, 但還是可以看到外國人 (不曉得他們聽得懂多少 ^_^||)。像我們認識一位日本人也是來華語堂, 雖然中文講不快但算是還不錯啦~ 不過每次聚會聊天, 只要我們用標準速度講話, 他就會因跟不上而聽不懂, 所以我想他在做禮拜的時候, 應該也是常常聽不懂吧。如果他和大家一起聊天, 一群本來都是講國語的我們就會自動改講英文, 免得好像在排擠他 (對我們來說, 也算是練習英文啦 ^_^)。不過, 常聽應該是很重要的, 所以相信這位日本人的中文會愈來愈厲害吧。因此, 老公還說也許我們也應該早點起來先去英文堂, 多聽且多認識母語是英文的人, 英文應該會進步比較快。

在美國的教會生活除了每週的主日崇拜比較像之外, 其他都和台灣教會蠻不一樣的。以小組 (團契) 來說, 每二週聚會一次, 通常一次是禱告會, 一次是查經或專題。這裡的小組或團契人數動輒 30~50 人, 甚至上百人, 但大家常常因 out of town 而無法每次參加聚會, 所以每次聚會來的人大概就只有幾十人。因此, 以專題為主的小組就會聯合 2~3 小組, 將每月其中的一次聚會辦成聯合聚會。

活石團契一開始本來還有香港人或大陸人, 但後來這些人慢慢也另外成立為其他團契, 所以這個團契就變成純台灣人的團契, 也就是我們現在待的團契。大概因為大家年紀都差不多 (30~45歲), 而且人數算比較少 (10 個家庭), 所以大家感情蠻不錯的。我們是小組裡最年輕和唯一沒小孩的一對。來到這小組也二個多月了, 不過小組到現在只有每月一次禱告會如期舉行外, 還沒有一起查經的機會。因為大家的小孩都在幼稚園到小學這個年紀, 活動考量讓小孩子可以玩在一起, 剛好又到了夏天, 所以這幾次不是改成 Pool Party + Picnic 就是改成 Pool Party + BBQ, 下個月還要一起去 San Antonio 的 Sea World 二日遊哩 (我們剛好要上課所以不會去)。看的出來為什麼大家感情好的原因了吧, 玩蠻兇的 ^_^||。當然啦, 我們不只一起玩啦, 大家也都很互相照顧與關懷啦。

撇開團契的不同外, 這裡沒有人會盯著你要操練讀經、禱告、服事, 不參加任何團契也沒有關係, 而且也不像之前在永和禮拜堂有這麼多的裝備課程可以上;而如果想要認真一點的話, 得自己去參加其他地方的查經班 (不過大部份的查經班都是白天, 對於有工作的人來說, 並不合適), 所以在這裡的感覺, 真的可以說很輕鬆、沒有壓力

對我來說, 來到美國這二個多月的空閒時間, 倒是一個很好的靈修機會。我終於第一次從創世紀有系統地讀到了撒母耳記下。『與主同行』一書真不錯, 照著進度要每天讀經也沒那麼困難嘛, 相信一定可以在一年內把聖經讀完一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ngandc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