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好奇其他媽媽讓孩子在什麼時候吃哪些副食品? 吃多少? 還有如何漸漸從 4 次餵奶變成 3 次又變成 2 次??? 為了查到我想要知道的資料, 除了問一些媽媽們外, 還上網查了很多資料。結果我發現世界各地在餵副食品這件事上不一致的地方還真是多到爆耶 !所以結論是:只要小孩腸胃能接受, 隨便亂餵都沒關係吧 !(我亂說的, 自己也沒這樣做啦, 請不要當真 ) 。以下列舉我發現與台灣習慣較不同的部份, 有興趣的媽媽可以參考看看~

先講吃稀飯這件事好了, 這是台灣最常見的副食品之一吧。在紐西蘭是建議不要煮稀飯給小小孩吃哦。紐西蘭的說法是這樣的:一般食用米煮熟煮爛後再打成泥狀的稀飯都不適合給剛開始吃副食品的小小孩, 因為一般米不易消化, 至少要等小小孩 7 個月大後再給。所以, 小小孩最好吃容易消化的 Baby Rice (嬰兒專用米糊)。

再來講罐頭食物好了。像我之前在小 Matt Babyhome 的網誌裡也有寫到:美國的嬰兒食品廠都有做過相關的研究, 知道哪些產地的蔬果適合做成嬰兒食品, 他們便會找合適的食材來做成罐頭。由於每個地方的蔬果多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我們一般大眾也無法知道自己目前買到的蔬果是不是適合嬰兒,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相信這些嬰兒食品大廠囉~ 等小孩大一點, 滿一歲以後再吃自己煮的比較好。但有很多媽媽, 特別是台灣的媽媽都認為自己煮比較營養, 但其實罐頭食品所含的養份確實比自己煮還要豐富 (一般烹調方式養份容易流失)。吃罐頭食品大概又是台灣媽媽們不太能接受的想法 。雖然我們是還挺習慣罐頭食物的, 不過罐頭食品的問題就是要注意有沒有添加糖或鹽之類的東西, 以我目前買的來看都沒有額外添加糖或鹽或保存劑, 所以我覺得還好啦 。 

台灣的說法是開始副食品後, 果汁就包含可以喝柳橙汁, 可是美國認為橙類水果也是過敏源之一, 不要給未滿 9 個月大的小孩哦。

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 看很多台灣媽媽都會熬大骨湯稀飯給小小孩吃, 再不然就煮吻仔魚稀飯, 話說這樣極為營養。不過, 怎麼美國的育兒手冊上寫:雞肉、火雞肉、海鮮較羊肉、牛肉更容易引起過敏, 而豬肉又比較 salty (不太明白若自己煮沒加鹽的話, salty 是什麼意思, 總之就是要晚點給啦), 所以先給羊肉、牛肉後再給豬肉和雞肉, 海鮮則是所有肉類都給過沒問題後再給。哈哈, 我想台灣沒有人先給牛肉或羊肉的吧

台灣的副食品相關訊息中好像不曾看到過要注意哪些蔬菜不適合給小小孩吃。不過, 我大概看了一下這些蔬菜, 很多都不是台灣常見的菜啦 (例如 Beet 甜菜), 所以也難怪囉。但是, 台灣媽媽也蠻常煮菠菜給小小孩吃的, 在其他許多國家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哦。像比利時的育兒手冊就說到, 菠菜含有較多的硝酸鹽, 在烹煮時要特別小心處理。紐西蘭的育兒手冊也說, 菠菜應於小小孩滿 8 個月後再食用。

比較有爭議的還有 Yogurt, 像美國是小孩滿 6 個月就可以開始吃了, 荷蘭是小孩滿 7 個月可以吃, 但比利時卻說要滿 12 個月才能吃。台灣我則不清楚是怎樣???

我手上的育兒手冊裡還提到玉米也是過敏食材之一, 最後等小小孩 9 個月大後再試。這倒是在其他資料裡都沒有看到過。

對於 6 個月大以上的小小孩, 德國建議製作蔬菜泥時要加一點食用油, 可以幫助吸收。比利時也是這麼做的。不過台灣好像蔬菜泥食譜就沒有這麼說了吧!


研究這些還挺有趣的。果然是國別不同、文化不同, 吃的東西也大大不同。基本上, 我比較傾向按照美國人的做法, 再加上其他各國提到「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的食材一律都暫緩給小 Matt。按照美國人的做法主因是覺得美國人對副食品的添加好像比較謹慎 (白話一點就是限制比較多啦)。我覺得台灣媽媽都好勇敢, 一開始白稀飯吃個 2~3 天沒問題, 就開始大骨蔬菜稀飯或吻仔魚蔬菜麵, 好像白稀飯沒問題其他就沒問題似的

一定有人覺得我實在無聊過頭了吧, 幹嘛那麼緊張會過敏的問題 。因為我自己有過敏體質 (連我自己是對什麼過敏也不清楚, 沒去檢查過), 只知道過敏起來, 臉就奇癢無比還會紅紅的一堆屑屑, 連自己看了都討厭, 真的很希望儘量避免誘發小 Matt 可能遺傳到的過敏問題, 所以才這麼小心翼翼啦~ (不過體質實在差異很大, 像我還看過小孩對一般人都不會過敏的香蕉、胡蘿蔔過敏, 天啊~ 這要不是一樣樣試怎麼知道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ngandc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